首頁>教材>講義>剪接的藝術
電影剪接
「電影剪接」(Film Cutting),是將許多單一的鏡頭,或是將鏡頭組成的「場景」,經由意念的輔助,將兩個以上的鏡頭或景連接起來,使之產生意義。
「剪接」( Cutting )是電影藝術初創期的名稱,偏重於技術性,而現代的「電影剪輯」(Film Editing),則進一步的涵蓋剪接及編輯的意義。
早期的剪接,只是將一段膠片與另一段膠片黏接起來。因為沖洗膠片的木槽長度有限,所以膠片只能剪成一段一段,沖洗之後,再把它們黏接起來。電影成為藝術的初期,剪接的工作由攝影師一人包辦。後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,電影成為一種綜合藝術,才有導演、攝影、表演、洗印、製片等等分工。
「電影剪接」(Film Cutting),是將許多單一的鏡頭,或是將鏡頭組成的「場景」,經由意念的輔助,將兩個以上的鏡頭或景連接起來,使之產生意義。
「剪接」( Cutting )是電影藝術初創期的名稱,偏重於技術性,而現代的「電影剪輯」(Film Editing),則進一步的涵蓋剪接及編輯的意義。
早期的剪接,只是將一段膠片與另一段膠片黏接起來。因為沖洗膠片的木槽長度有限,所以膠片只能剪成一段一段,沖洗之後,再把它們黏接起來。電影成為藝術的初期,剪接的工作由攝影師一人包辦。後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,電影成為一種綜合藝術,才有導演、攝影、表演、洗印、製片等等分工。
剪接的發展
1.段落鏡頭 sequence shot
單一鏡頭來所拍攝的移動影像,不經任何剪接。如1895年法國紀錄片教父盧米葉兄弟(Lumiere Brothers)所拍攝世界第一批公開播放的紀錄短片,如「火車進站」、「工廠下班」等,是為段落鏡頭,每一段皆無剪接的痕跡。
初期的電影都很短,只有單一鏡頭,事件長度和鏡頭長度一樣。二十世紀初,鏡頭的連接仍維持了連續性,有時時空跳接得太厲害,會出現轉場(transition)時所引發的「跳接」(jump cut)現象,而造成觀眾的困擾。
1895 「火車進站」 盧米葉兄弟(Lumiere Brothers)
1.段落鏡頭 sequence shot
單一鏡頭來所拍攝的移動影像,不經任何剪接。如1895年法國紀錄片教父盧米葉兄弟(Lumiere Brothers)所拍攝世界第一批公開播放的紀錄短片,如「火車進站」、「工廠下班」等,是為段落鏡頭,每一段皆無剪接的痕跡。
初期的電影都很短,只有單一鏡頭,事件長度和鏡頭長度一樣。二十世紀初,鏡頭的連接仍維持了連續性,有時時空跳接得太厲害,會出現轉場(transition)時所引發的「跳接」(jump cut)現象,而造成觀眾的困擾。
1895 「火車進站」 盧米葉兄弟(Lumiere Brothers)
2.連戲剪接 cutting to continuity
當美、英、法導演於1990年代,開始用影片說故事,必須將鏡頭的長度加以濃縮,因此形成了連戲剪接。
法國的梅里耶(Melies, 1861-1938 )是第一個發展出「連戲剪接」的人,將「故事性」帶入電影。並將故事的段落以「淡入淡出」(fade)的方式加以連接。
1908年美國的「電影之父」葛里菲斯(Griffith,1875-1948),也開始使用「連戲剪接」的技巧,來編寫電影的故事,將一個動作分解成不同的鏡頭,再加以連接組合,事件可濃縮或延長。
當美、英、法導演於1990年代,開始用影片說故事,必須將鏡頭的長度加以濃縮,因此形成了連戲剪接。
法國的梅里耶(Melies, 1861-1938 )是第一個發展出「連戲剪接」的人,將「故事性」帶入電影。並將故事的段落以「淡入淡出」(fade)的方式加以連接。
1908年美國的「電影之父」葛里菲斯(Griffith,1875-1948),也開始使用「連戲剪接」的技巧,來編寫電影的故事,將一個動作分解成不同的鏡頭,再加以連接組合,事件可濃縮或延長。
3.古典剪接 Classical cutting
美國的「電影之父」葛里菲斯,是第一個將「藝術性」注入電影的人,他對電影的最大貢獻是發明了「古典剪接」,是至今仍廣被劇情片所運用的剪接手法,是「電影剪輯」的起源。
他利用強化、連接、對比、平行等剪接方式,不斷改變觀眾的觀點,而使剪接不再只是功能性的連接,而是呈現一連串的心理效果,並帶有戲劇目的。他也是第一個用人物特寫來製造心理效果。古典剪接比起連戲剪接,目的是加強戲劇效果,強調情感作用,而不只是簡單的故事之連戲而已。
美國的「電影之父」葛里菲斯,是第一個將「藝術性」注入電影的人,他對電影的最大貢獻是發明了「古典剪接」,是至今仍廣被劇情片所運用的剪接手法,是「電影剪輯」的起源。
他利用強化、連接、對比、平行等剪接方式,不斷改變觀眾的觀點,而使剪接不再只是功能性的連接,而是呈現一連串的心理效果,並帶有戲劇目的。他也是第一個用人物特寫來製造心理效果。古典剪接比起連戲剪接,目的是加強戲劇效果,強調情感作用,而不只是簡單的故事之連戲而已。
4.蒙太奇 Montage
「蒙太奇」原是建築的術語,意指構成、拼裝。引申在電影方面,就是電影剪輯,就是把個別的鏡頭,用一個主題或意念加以聯接起來,使觀眾感覺導演所要表達的意念。1916年,美國的葛里菲斯將主題「蒙太奇」的剪接手法,推到高峰,影響了1920年代的導演甚鉅,特別是蘇俄的導演。
同樣的鏡頭,用不同的順序剪接,會產生不同的意義,這就是「蒙太奇」。普多夫金(Pudovkin )將同樣的三個鏡頭:「笑容的臉」、「手槍指著鏡頭」、「驚懼的臉」,若按照這個順序剪接,是怯懦的表現,若順序倒過來,則變成勇敢的效果。普多夫金認為,兩個鏡頭的並列(juxtaposition),意義大於單一鏡頭的內容。
「蒙太奇」原是建築的術語,意指構成、拼裝。引申在電影方面,就是電影剪輯,就是把個別的鏡頭,用一個主題或意念加以聯接起來,使觀眾感覺導演所要表達的意念。1916年,美國的葛里菲斯將主題「蒙太奇」的剪接手法,推到高峰,影響了1920年代的導演甚鉅,特別是蘇俄的導演。
同樣的鏡頭,用不同的順序剪接,會產生不同的意義,這就是「蒙太奇」。普多夫金(Pudovkin )將同樣的三個鏡頭:「笑容的臉」、「手槍指著鏡頭」、「驚懼的臉」,若按照這個順序剪接,是怯懦的表現,若順序倒過來,則變成勇敢的效果。普多夫金認為,兩個鏡頭的並列(juxtaposition),意義大於單一鏡頭的內容。
寫實主義 Rrealism
法國「新浪潮電影」之父巴贊(Bazin),主張寫實主義,反對形式主義。他認為蘇俄所發展出來的「蒙太奇」,太過強調自我中心的形式主義,是一種操縱式的剪接手法,會過度引導觀眾,操縱觀眾。同時認為古典剪接,將事件主觀化,鏡頭代表的是導演的想法,不是觀眾的,是一種潛在的墮落。
新電影運動 Neorealism
「新電影運動」 ,起源於二次大戰後至冷戰時期的歐洲,首先是義大利(1945-1951)的「新寫實主義」(neorealism)電影。接著,60年代法國的「新浪潮電影」(new wave),德國稱之為「新電影」(new Cinema),英國則是「自由電影」(free Cinema)。1970-1980年代,香港也興起「新電影」運動。台灣則是從1982年楊德昌等人所執導的「光陰的故事」開始,至1986年為止,但一直在非商業的環境中生存。
「新電影」的特色:不拘泥於專業規則,以自然寫實的手法表現,真實故事,真人表演,現場收音,說話語言不精準,劇本不精準,不喜歡分鏡,重批判,反對主流,反對商業性與階級性。其目的是抵制好萊塢式大製作、大卡司、大投資的電影風格,但因受到商業電影的排斥,為期不長。
法國「新浪潮電影」之父巴贊(Bazin),主張寫實主義,反對形式主義。他認為蘇俄所發展出來的「蒙太奇」,太過強調自我中心的形式主義,是一種操縱式的剪接手法,會過度引導觀眾,操縱觀眾。同時認為古典剪接,將事件主觀化,鏡頭代表的是導演的想法,不是觀眾的,是一種潛在的墮落。
新電影運動 Neorealism
「新電影運動」 ,起源於二次大戰後至冷戰時期的歐洲,首先是義大利(1945-1951)的「新寫實主義」(neorealism)電影。接著,60年代法國的「新浪潮電影」(new wave),德國稱之為「新電影」(new Cinema),英國則是「自由電影」(free Cinema)。1970-1980年代,香港也興起「新電影」運動。台灣則是從1982年楊德昌等人所執導的「光陰的故事」開始,至1986年為止,但一直在非商業的環境中生存。
「新電影」的特色:不拘泥於專業規則,以自然寫實的手法表現,真實故事,真人表演,現場收音,說話語言不精準,劇本不精準,不喜歡分鏡,重批判,反對主流,反對商業性與階級性。其目的是抵制好萊塢式大製作、大卡司、大投資的電影風格,但因受到商業電影的排斥,為期不長。
如何剪接
將拍攝完成的影片按照劇情與結構要求,將各個鏡頭畫面和聲音經過選擇、整理和修剪,順序的連接起來成為一部連貫的影片。首先要進行「粗剪」(rough cut)為粗略的版本,經過數次與導演或相關人員的討論之後,最後再「精剪」(final cut)為放映的完成版本。
影片的剪接,包含「鏡頭的剪接」(video editing)與「聲音的剪接」(audio editing),皆著重節奏起伏的連貫性、流暢性。
將拍攝完成的影片按照劇情與結構要求,將各個鏡頭畫面和聲音經過選擇、整理和修剪,順序的連接起來成為一部連貫的影片。首先要進行「粗剪」(rough cut)為粗略的版本,經過數次與導演或相關人員的討論之後,最後再「精剪」(final cut)為放映的完成版本。
影片的剪接,包含「鏡頭的剪接」(video editing)與「聲音的剪接」(audio editing),皆著重節奏起伏的連貫性、流暢性。
平行剪接 parallel cutting(交叉剪接 cross cutting)
不同場景,描寫同一事件之平行剪接/快樂舞年級片段
不同場景,描寫同一事件之平行剪接/快樂舞年級片段
現在與過去之平行剪接/走出寂靜片段
順序剪接 shot-sequence editing
建立一個場面時,依順序進行剪接,由遠景(場景之涵蓋鏡頭)而中景而特寫,這種剪接步驟在電視影片中相當普遍。
順序剪接/末代武士片段
建立一個場面時,依順序進行剪接,由遠景(場景之涵蓋鏡頭)而中景而特寫,這種剪接步驟在電視影片中相當普遍。
順序剪接/末代武士片段
連戲剪接
濃縮鏡頭動作,並維持故事的連續發展效果。
連戲剪接/快樂舞年級片段(從校門口出發,經過地鐵,至比賽場地的行程濃縮)
濃縮鏡頭動作,並維持故事的連續發展效果。
連戲剪接/快樂舞年級片段(從校門口出發,經過地鐵,至比賽場地的行程濃縮)
快動作 fast motion
壓縮時間,產生等待歷時的效果。
快動作1/西門町行進片段
壓縮時間,產生等待歷時的效果。
快動作1/西門町行進片段
快動作2/西門町行進片段
慢動作 slow motion
延緩事件的發生,強化凝結沈重的心理作用。
慢動作/末代武士片段
延緩事件的發生,強化凝結沈重的心理作用。
慢動作/末代武士片段
停格 freeze frame
畫面動作突然中斷,凸顯強調的效果。
停格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畫面動作突然中斷,凸顯強調的效果。
停格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綠/藍幕 green/ blue screen
以綠幕作背景,再去掉背景加以影像合成,是視覺特效非常重要的手法。
綠幕合成特效前後對照
以綠幕作背景,再去掉背景加以影像合成,是視覺特效非常重要的手法。
綠幕合成特效前後對照
聲音
電影的聲音簡單分為「畫內音」、「畫外音」。畫內音,指攝影同時所記錄下的聲音,如:對話、環境音等。畫外音,指事後之旁白、配樂、音效等。
1927年電影加入了聲音,1932年出現了彩色電影技術。早期有聲片剪接,同步錄音(synchronized sound)等問題,為使影像固定,整場戲幾乎沒有剪接,又走回段落鏡頭時代。
聲音的加入, 幾句對白便可以省去冗長的場景說明,使電影幾乎成為完全寫實的媒介,也使拍片經費大幅降低。
電影的聲音簡單分為「畫內音」、「畫外音」。畫內音,指攝影同時所記錄下的聲音,如:對話、環境音等。畫外音,指事後之旁白、配樂、音效等。
1927年電影加入了聲音,1932年出現了彩色電影技術。早期有聲片剪接,同步錄音(synchronized sound)等問題,為使影像固定,整場戲幾乎沒有剪接,又走回段落鏡頭時代。
聲音的加入, 幾句對白便可以省去冗長的場景說明,使電影幾乎成為完全寫實的媒介,也使拍片經費大幅降低。
語音旁白 voice over/快樂舞年級片段
配樂 score(畫外音)與現場音 background noise(畫內音)
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現場音樂 source music
源自電影場景裡發出之音樂,如收音機、留聲機或樂團的演奏。這樣的音樂屬於背景音樂。
現場音樂 /跳舞時代片段
源自電影場景裡發出之音樂,如收音機、留聲機或樂團的演奏。這樣的音樂屬於背景音樂。
現場音樂 /跳舞時代片段
音效 sound effects
分自然與人造音效,人造音效如仿製雷聲、撞擊聲等特殊聲音效果。
音效/Honda汽車廣告
分自然與人造音效,人造音效如仿製雷聲、撞擊聲等特殊聲音效果。
音效/Honda汽車廣告
轉場效果 transition
從一鏡頭轉至另一鏡頭,或一個場景轉至另一場景,所採用的方法稱為「轉場」,除了「鏡頭的轉場」,也應用於「聲音的轉場」。「轉場」通常表示一段時間的經過,它影響到劇情與聲音的節奏感和流暢性。
轉場效果非常多,但最常用的轉場效果則是「切」cut 、「淡入淡出」fade in/out、 「融接」dissolve。
從一鏡頭轉至另一鏡頭,或一個場景轉至另一場景,所採用的方法稱為「轉場」,除了「鏡頭的轉場」,也應用於「聲音的轉場」。「轉場」通常表示一段時間的經過,它影響到劇情與聲音的節奏感和流暢性。
轉場效果非常多,但最常用的轉場效果則是「切」cut 、「淡入淡出」fade in/out、 「融接」dissolve。
切 cut(類似文章中的逗號)
將兩段鏡頭畫面不經特殊處理直接連在一起,大多數的影片都由切的方式組成。
切/快樂舞年級片段
將兩段鏡頭畫面不經特殊處理直接連在一起,大多數的影片都由切的方式組成。
切/快樂舞年級片段
淡入淡出 fade in/out(類似文章中的句號/段落)
常用在不同段落之轉場效果。
淡入淡出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常用在不同段落之轉場效果。
淡入淡出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融接 dissolve(類似文章中的頓號)
強調事件發生的重疊連續效果。
融接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強調事件發生的重疊連續效果。
融接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切出 cut-away
切出不是轉場效果,卻具有轉場的功能。所謂切出,即是畫面中突然加入相關卻非必要的鏡頭,可將觀眾的注意力由主戲引開,或將主戲時間壓縮,或避免跳接缺點。
切出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切出不是轉場效果,卻具有轉場的功能。所謂切出,即是畫面中突然加入相關卻非必要的鏡頭,可將觀眾的注意力由主戲引開,或將主戲時間壓縮,或避免跳接缺點。
切出/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片段
聲音的轉場 sound transition
聲音的呈現,著重於連續性與流暢性,因此,為避免銜接過於唐突,聲音的轉場,較少使用「切」的效果,多收利用漸變的「淡入」、「淡出」或「融接」的轉場方式,以達到流暢的連續效果,而且常運用「覆軌」呈現聲音重疊的效果,或以聲音串接不同的鏡頭,或強調鏡頭與聲音的節奏一致。
聲音的呈現,著重於連續性與流暢性,因此,為避免銜接過於唐突,聲音的轉場,較少使用「切」的效果,多收利用漸變的「淡入」、「淡出」或「融接」的轉場方式,以達到流暢的連續效果,而且常運用「覆軌」呈現聲音重疊的效果,或以聲音串接不同的鏡頭,或強調鏡頭與聲音的節奏一致。
切(聲音)/快樂舞年級片段
淡入(聲音)/快樂舞年級片段
淡出(聲音)/快樂舞年級片段
融接(聲音)/快樂舞年級片段
聲音的覆軌 overlap soundtracks(畫內音+畫外音)/快樂舞年級片段
聲音與畫面節奏一致/快樂舞年級片段
參考資料
快樂舞年級DVD。佳映娛樂發行。
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DVD:葳勝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發行。
走出寂靜DVD:春暉國際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發行。
末代武士DVD:美商華納家庭娛樂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發行。
悲憐上帝的孩子DVD:銘華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發行。
跳舞時代DVD:台灣聯通總代理。
尋找。靈魂的方向DVD (2005):西門町行進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影像作品集。
焦雄屏譯(2005)。認識電影。台北遠流出版。
jointmovie(2006.1.11)。電影快樂舞年級簡介。2007.9.22,取自:佳映娛樂-討論區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jointmovie&article_id=3058900
陳純真。簡論蒙太奇(上)。2007.9.24,取自:夏潮人文電影學苑/夏潮影展資料,http://www.xiachao.org.tw/i_f_page.asp?repno=439
網路轉載(2006.10.25)。電影藝術的語言—蒙太奇(一)。2007.5.19,取自:華夏電視網/傳媒視線/電視理論/理論前沿, http://www.ctvbiz.com/showart.asp?art_id=232
Kantorates(2006.6.11)。愛森斯坦與俄國蒙太奇電影理論。2007.5.19,取自:Jeuce's Movie Blog/film critics,http://jeuceh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FABE05CABEF6FB70!342.entry
台灣電影筆記。2007.9.30,取自:台灣電影筆記/電影小辭典http://movie.cca.gov.tw/Cinema/Dictionary/Content.asp?CategoryID=23
陳清河(2007.4.29)。紀錄片上課筆記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96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藝術生活科-音像藝術在職進修學分班。
Honda 汽車廣告。 2007.10.4, http://84.40.3.164/
Stargate Studios Virtual Backlot Reel. 2010.1.12取自YouTube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lnozSXyF4k&feature=player_embedded#!.
快樂舞年級DVD。佳映娛樂發行。
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DVD:葳勝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發行。
走出寂靜DVD:春暉國際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發行。
末代武士DVD:美商華納家庭娛樂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發行。
悲憐上帝的孩子DVD:銘華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發行。
跳舞時代DVD:台灣聯通總代理。
尋找。靈魂的方向DVD (2005):西門町行進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影像作品集。
焦雄屏譯(2005)。認識電影。台北遠流出版。
jointmovie(2006.1.11)。電影快樂舞年級簡介。2007.9.22,取自:佳映娛樂-討論區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jointmovie&article_id=3058900
陳純真。簡論蒙太奇(上)。2007.9.24,取自:夏潮人文電影學苑/夏潮影展資料,http://www.xiachao.org.tw/i_f_page.asp?repno=439
網路轉載(2006.10.25)。電影藝術的語言—蒙太奇(一)。2007.5.19,取自:華夏電視網/傳媒視線/電視理論/理論前沿, http://www.ctvbiz.com/showart.asp?art_id=232
Kantorates(2006.6.11)。愛森斯坦與俄國蒙太奇電影理論。2007.5.19,取自:Jeuce's Movie Blog/film critics,http://jeuceh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FABE05CABEF6FB70!342.entry
台灣電影筆記。2007.9.30,取自:台灣電影筆記/電影小辭典http://movie.cca.gov.tw/Cinema/Dictionary/Content.asp?CategoryID=23
陳清河(2007.4.29)。紀錄片上課筆記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96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藝術生活科-音像藝術在職進修學分班。
Honda 汽車廣告。 2007.10.4, http://84.40.3.164/
Stargate Studios Virtual Backlot Reel. 2010.1.12取自YouTube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lnozSXyF4k&feature=player_embedded#!.